行业前瞻
行业前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前瞻

不靠手机”的消费者业务如何增长?鸿蒙、HMS和AI是“硬核竞争力”

发布时间: 2021-11-29 10:18:30来源:深圳市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近年来一直占据华为收入半壁江山的消费者业务在2020年虽然取得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在3月31日华为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也无法预测手机业务未来的变化,但他非常明确地表示,未来华为消费者业务战略中,“手机不是全部”。
平板等增长部分抵消手机收入下滑
据华为2020年报显示,消费者业务4829亿,占全年营收比例达到54.2%,较2019年同比增长3.3%。然而对比2019年34%的同比增速,已明显下降。胡厚崑也在采访中坦言,去年华为手机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今年计划要推的旗舰机型不会变,未来几年,华为手机在市场上还是可以保持领先者地位。但他也没有回避当下手机面临的困难,“今年供应形势依然不太明朗,很难预测手机业务会有什么变化”,他说。
在此之前,业界甚至传出出华为要出售手机终端业务,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今年2月已在公开场合给予了否认,他还特别强调,“不依靠手机,华为也能存活”。而在消费者业务内部,华为“不靠手机”的策略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

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19年提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其中的“1”指的是手机,“8”则包括平板、PC、穿戴、HD、AI音箱、耳机、VR、车机八种终端,N指的是泛IOT设备。胡厚崑说,虽然作为“1”的手机收入下滑,但包括平板、智能穿戴设备在内的“8+N” 销售在去年实现65%的快速增长,部分抵消了手机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

手机不是消费者战略的全部
“未来华为的消费者战略,手机只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胡厚崑说,除手机以外其它终端表现不错,更加坚定了华为的信心。他认为,未来消费者业务一定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不同硬件只是不同接触手段,“消费者可以用一个唯一的华为账号,在不同终端上体验到不同服务,这种服务是高度智慧化的”。
据了解,华为将围绕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娱乐为主的五大生活场景,打造无缝、智慧化体验。胡厚崑说,华为会在鸿蒙、HMS(华为移动服务)和AI三个“硬核竞争力”上持续投入,在此基础上去打造服务和生态。以外界最为关注的鸿蒙为例,他称目前已在车机、智慧大屏等终端上使用,计划在手机上推出,已吸引到超过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此前向媒体透露,今年搭载鸿蒙的设备保守目标是3亿台,其中手机2亿台,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3000万台以上。此外有消息指,鸿蒙系统将会在4月底对华为最新的旗舰机型进行全面的升级适配,其中包括华为P40、华为P40 Pro、华为Mate30、华为Mate 30 Pro以及一款华为平板,另传即将发布的P50系列也将搭载鸿蒙。就在年报发布会举行的当天,鸿蒙的Beta 3.0版本正式推送更新。此外业内曝料称,搭载鸿蒙的华为平板MatePad Pro2已取得工信部入网证书,或将在4月底发布。

做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
在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中,车机也是重要的一环。去年10月,华为已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通过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随后华为确认,智能汽车业务(BU)划归消费者BG。“华为对于消费者业务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反映在智能汽车业务的创新上”,胡厚崑认为,华为面向消费者领域的设计能力很强,这也可以被智能汽车BU借用,从而“帮助车企造好车”。

就在华为发布会前晚,小米刚刚宣布要“造车”。“ICT公司现在不谈车好像有点落伍了”,胡厚崑说,这反映了一个趋势,汽车行业已走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间点。但他强调,华为定位是做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从而“帮助车企造好车”。他认为,华为ICT上的创新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相信未来会在智能汽车关键的子领域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如车联网、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等。

谈及最近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时,他认为这会影响全球汽车行业,需要通过重新思考全球化的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过去两年的遭遇来看,华为高度依赖国际供应链,这个供应链在地缘政治冲突下被破坏了,行业上下游都是受害者”,他说,华为过去两年在芯片上作了一些储备,满足2B客户的需要没问题,但“最终芯片供应状况的改善,取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合作如何被修复”。此外,他也透露,海思团队目前还是很稳定,有很多创新工作要做。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上一篇:咸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一行莅临深光协调研考察

下一篇:喜报!芯思杰荣获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